- 产业链低谷期,负极龙头贝特瑞称不做电池,欲靠全球布局撑起业绩
- 2025年04月24日 来源:新京报
提要:在4月23日业绩会上,贝特瑞就公司未来经营战略表示,不会进入电池制造行业,但会对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投资。此外,公司目前暂无转板计划,也暂无到香港上市的计划。在近年锂电池产业链各环节积极出海的大背景下,贝特瑞也先后落子印尼与摩洛哥。公司在2025年经营目标中提出,将持续提高海外市场占比。
“尽管短期内国内市场竞争仍激烈,但全球化布局和技术储备为公司长期盈利修复提供了支撑。”4月23日,贝特瑞(835185.BJ)财务总监刘志文在公司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作为负极材料龙头的贝特瑞2024年遭遇业绩下滑。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2.37亿元,同比下降43.3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0亿元,同比下降43.76%。正极板块的营收规模与毛利率下降导致2024年相较上年出现了10亿元的毛利缺口。
在4月23日业绩会上,贝特瑞就公司未来经营战略表示,不会进入电池制造行业,但会对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投资。此外,公司目前暂无转板计划,也暂无到香港上市的计划。
在近年锂电池产业链各环节积极出海的大背景下,贝特瑞也先后落子印尼与摩洛哥。公司在2025年经营目标中提出,将持续提高海外市场占比。
负极毛利基本持平,正极板块拖累业绩
2024年,公司负极材料销量同比增长,突破43万吨,正极材料销量同比下滑至约2万吨。贝特瑞将业绩变动归因于公司负极材料受到价格下降影响,正极材料受到终端客户价量齐跌的影响。
上市公司去年整体毛利率为23.02%,较上年提升超过五个百分点。细分至具体业务板块,贝特瑞主要布局锂电池“四大主材”中的负极材料与正极材料环节,公司负极材料去年实现营收106.92亿元,同比下滑超过一成,毛利率27.76%,较上年增加3.40个百分点;正极材料实现营收30.79亿元,同比下滑超过七成,毛利率7.88%,较上年减少2.27个百分点。
综合来看,正极材料板块是拖累贝特瑞业绩的主因。综合营收与毛利率之后,负极材料方面2023年与2024年的毛利基本持平,均为29亿元。但正极材料2023年营收规模更大,利率也更高,全年的毛利为12.5亿元,2024年降至2.43亿元,差额达到了10亿元。
截至2024年末,贝特瑞已投产负极材料产能为57.5万吨/年,全年产能利用率90.41%,上年为接近80%;已投产正极材料产能为6.3万吨/年,全年产能利用率31.00%,上年为接近65%。
贝特瑞财务总监刘志文在业绩会上表示,现在负极材料价格低位运行。2025年材料市场总体需求量会保持增长,同时受国内外形势影响会产生较大波动。预计总体价格会根据市场情况有一定修复。
另一负极头部企业尚太科技(001301.SZ)在2024年年报中提出,当前负极材料行业供需结构尚未出现明显反转迹象,但是市场竞争环境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例如行业集中度稳中有升,行业产能扩张速度总体有所放缓,市场需求则稳步增长。“2024年内,负极材料行业市场竞争处于白热化竞争状态,相较以前年度,行业产品价格水平处于相对低位,行业总体盈利水平较低。”
正负极材料双线出海,称将持续提高海外市场占比
近年在锂电池各环节纷纷出海的大潮中,贝特瑞同样参与其中。公司年产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2024年4月在摩洛哥开工,该项目产能主要面向欧美市场的客户需求。另一年产8万吨负极材料的项目同年8月在印尼开工,预计2025年投产。加上去年已投产的一期8万吨项目,贝特瑞在印尼的负极材料产能有望达到16万吨/年。
本地化生产也是应对贸易壁垒的保障之一。在4月23日的业绩说明会上,贝特瑞董事长贺雪琴提到,2024年公司直接出口美国的业务收入占比8%左右,目前美国关税政策变动较大,公司将持续关注国际经贸政策和环境的变化,并与客户保持沟通,积极寻求多种策略以应对挑战。公司将通过多元化客户结构、海外产能布局等方式降低单一市场波动和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印尼与摩洛哥的生产基地即是为客户全球化生产布局提供的解决方案。
目前贝特瑞尚未披露海外营收规模,不过在2025年的经营目标中贝特瑞提出,提升海外基地价值创造能力,持续提高海外市场占比。
对于未来业务布局,贝特瑞常务副董事长、总经理黄友元表示,公司不会进入电池制造行业,但会对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投资,构建产业生态链。
不过对于电池的前沿领域贝特瑞也在加强研发投入。其在年报中披露,公司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在氧化物固态电解质、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及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三大技术路径上全面布局,率先建立了干法与湿法工艺并行的固态电解质产线,年产能突破百吨级,服务于动力、3C等领域客户,并已实现出货;同时,公司开发出多款新型固态电解质材料,其中低成本、高离子电导率的磷酸钛铝锂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已实现吨级出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