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北方企业新闻网> 产业经济>> 能源化工>正文内容
  • 端牢能源饭碗 “十四五”时期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成绩亮眼
  • 2025年08月27日 来源:中国网

提要:五年来,我国能源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方面迈出了哪些关键步伐?如何让能源发展红利更广泛地惠及民生?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热点话题。

8月26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成就。

五年来,我国能源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方面迈出了哪些关键步伐?如何让能源发展红利更广泛地惠及民生?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热点话题。

我国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在总结“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成就时表示:“‘十四五’以来,面对复杂变化的国际国内能源形势,我们端牢能源饭碗,走出了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中国之路,为世界能源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

王宏志表示,“十四五”是能源供应更足、韧性更强的五年。“十四五”前四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量已达到“十三五”五年增量的1.5倍,预计五年新增用电量将超过欧盟的年度用电量。2024年全国发电量超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1/3,能源生产总量折合约50亿吨标准煤,占比超全球1/5,保障了能源供应“量足价稳”。

“十四五”是绿色低碳转型最快的五年。我国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风电光伏每年新增装机先后突破1亿、2亿、3亿千瓦关口,实现台阶式跃升发展,发展速度和力度前所未有。

能源消费“逐绿前行”。据介绍,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全国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占比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预计将超额完成“十四五”确定的20%目标,煤炭占比每年减少1个百分点。

“十四五”也是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的五年。新能源等技术装备领跑全球,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4成以上,光伏转换效率、海上风电单机容量等不断刷新世界纪录,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另外,新模式新业态也在蓬勃发展,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等发展进入快车道,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加快推进,能源产业与工业、交通等领域加速融合,新领域新赛道持续涌现,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源泉。

王宏志表示,“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和非化石能源占比等主要指标将如期完成。下一步,将全力推动“十五五”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加快建设能源强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能源支撑。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加快构建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走过了十年,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电力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变革的核心任务,就是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这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能源领域的关键落子和生动实践。

“‘十四五’以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跨越和突破性进展。”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说。

一方面,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加快构建。我国逐步有序建立起一个品类多元、功能完善的电力市场。从空间上来看,有省内交易、也有省间交易;从时间上来看,有年度、月度交易,也有日内、实时交易;从交易品种来看,除了基本的电能量,还有调峰、调频、备用这些辅助服务品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还实现了跨电网经营区的常态化交易,真正让‘塞北的风点亮湾区的灯’。”李创军说。

另一方面,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规则基本完备。据悉,国家能源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构建了“1+6”基础规则体系。这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前各地市场规则碎片化、差异化的问题,打破了地方保护和省间壁垒,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电力市场的“度量衡”,保障了市场公开透明和公平竞争。

此外,电力市场规模实现“量质齐升”。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市场交易电量从“十三五”的10.7万亿千瓦时增长到23.8万亿千瓦时,翻了一倍还多。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从2020年的40%,提升到连续四年稳定在60%以上,大致相当于我们用的每3度电里面就有2度是直接通过市场交易方式形成的。

李创军表示,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继续用好市场“看不见的手”和政府“看得见的手”,用更优配置、更高水平的电力供应,促进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努力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排头兵,助力我国经济行稳致远。

努力打通民生用能“最后一公里”

能源发展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为强化民生用能保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用能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国家能源局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日常能源保障。

“五年来,我们深化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50亿元,带动农网完成投资超过8000亿元。进一步提升油气管网互联互通水平和管道运输效率,为民生用气筑牢坚实保障。”王宏志说。

与此同时,我国还积极推进分布式新能源惠民开发利用。截至今年上半年,户用光伏装机约1.8亿千瓦,每年可以为农民增收约140亿元。加大边远地区大电网延伸力度,持续完善海岛等离网供电,努力打通民生用能“最后一公里”。

在满足民生用能之需方面,国家能源局全力应对能源供需形势和市场波动挑战,加强民生用电、用气、用油供应,满足用能需求。终端用能的电能替代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家用电器、电动交通工具等普及率越来越高,充电基础设施已覆盖98%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人们用能的便捷性持续提升。

王宏志表示,下一步,将围绕民生所盼、群众所需,持续提升能源的可及性和民生用能服务质量水平,使能源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责任编辑:蔡媛媛
相关新闻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