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北方企业网> 产业经济>> 汽车>正文内容
  • “敢赔才是真L3!”AI驱动高阶智驾发展提速
  • 2025年03月31日 来源:中国证券报

提要: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AI驱动正重塑汽车行业竞争格局,产业链企业加快拥抱AI。值得关注的是,AI推动高阶智驾从差异化卖点逐步迈向“标配”时代,L3级智驾能力不断成熟。“以大模型为代表的前沿AI技术,正在迅速向新能源汽车领域渗透,它正以强大的动力,推动汽车产业加速智能化。”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在新形势下,车企独行单干会面临很大困难,跨界融合、协同创新是走向成功的捷径。

3月28日-3月3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召开,与会嘉宾围绕“夯实电动化、推进智能化”发表真知灼见。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已经突破千万辆大关,进入市场驱动的稳定发展期。在上半场电动化方兴未艾时,下半场智能化已露锋芒,折射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多位专家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AI驱动正重塑汽车行业竞争格局,产业链企业加快拥抱AI。值得关注的是,AI推动高阶智驾从差异化卖点逐步迈向“标配”时代,L3级智驾能力不断成熟。“以大模型为代表的前沿AI技术,正在迅速向新能源汽车领域渗透,它正以强大的动力,推动汽车产业加速智能化。”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在新形势下,车企独行单干会面临很大困难,跨界融合、协同创新是走向成功的捷径。

同时,“衡量L3的标准”也成为热议话题。轻舟智航联合创始人、CEO于骞直言,当智驾事故责任从驾驶员转向车企,才是自动驾驶等级跃迁的核心标志。衡量是不是真正的L3,在于出事故后车企敢不敢赔付。“敢赔才是真L3!”

AI驱动汽车产业变革

目前,新一代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跨界技术和汽车行业的融合程度越来越深,边界越来越模糊,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发展新阶段。

“特别是以大模型为代表的前沿AI技术,正在迅速向新能源汽车渗透,它正以强大的动力,推动汽车产业加速智能化。”陈清泰表示。

在中兴通讯副总裁古永承看来,AI作为一个关键的变量,将推进智能汽车向更高阶能力进化。

古永承表示:“传统汽车采用分布式的电子电气架构,各功能由独立的控制器管理,这种架构存在算力分散且效率相对较低的现象。AI大模型的技术突破,推动车企采用集中式架构,大模型泛化能力会打破传统架构中的壁垒,通过整合多源数据,进行整体决策。因此,AI技术会驱动汽车企业以算力为核心做出新的架构调整。”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AI时代到来前的阶段,可以被视为“软件时代”——即人类通过已知的规则编写程序,让机器自动执行。而在进入AI时代后,规则不再依赖于人为设定,而是通过数据的训练和学习自动生成。AI技术将变得更加聪明和灵活。

广汽集团副总经理高锐表示,AI大模型正重构汽车的核心价值,在AI技术驱动下,智能化从差异化卖点演进为产品的“标配”,AI大模型率先在汽车座舱融合应用,让汽车从移动终端进化为情感伙伴,人机交互也从功能竞赛转向体验重构。高锐认为:“未来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硬件参数的堆叠,而是能否以智能化重新定义人车关系,来构建人车信任。”

“不懂AI的人一定会被懂AI的人替换掉。”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李强一语道出行业竞争态势,“当下,整车企业、产业链供应商都在拥抱AI。”

在陈清泰看来,汽车产品、汽车企业、汽车产业都正在被AI重新定义。传统车企靠独行单干,会面临很大困难,跨界融合、协同创新是走向成功的捷径。

规模化商业阶段渐近

“过去一年,智能化技术持续突破,多元感知融合、端到端大模型技术加速应用,具备L2级组合辅助驾驶功能的乘用车新车占比达到57.3%。”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论坛上表示。

有受访专家表示,2025年将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关键转折点,行业将从技术验证阶段迈入规模化商业阶段,具备L2级组合辅助驾驶功能的乘用车新车占比有望突破60%。

速腾聚创CEO邱纯潮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两三年前,公司进行大量投入,研发了一款防止多个激光雷达互相干扰的新产品,但当时市场反响平平。因为当时市场上并无多少汽车需要搭载多个激光雷达。随着L3级智驾技术的发展,2024年这款产品突然‘爆火’,收获大量主流车企合作订单,我们也切实感受到L3级智驾真的来了。”

“公司2023年提出L3级智驾将在五年内具备可行性,现在来看得到了印证。”黑芝麻智能CEO单记章表示。今年以来,智驾被大幅推广,行业掀起“智驾平权”浪潮,奇瑞、吉利、长安、广汽等车企纷纷发布相关战略。

高锐表示,今年是高阶智驾的量产元年,高速NOA、城市NOA等高阶智驾,正向10万—20万元的主流汽车价格区间加速普及,智驾能力将成为车企参与未来市场竞争的入场券。

今年以来,“高阶智驾”与“智驾平权”已成为车企竞相营销的核心“卖点”。而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看来,L3级自动驾驶需要尽快解决相关法律法规问题,L4级自动驾驶需要积累经验循序渐进,暂时不宜提出全民自动驾驶。

另外,于骞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L3不是营销口号,到L3阶段,智驾事故的责任将从司机端过渡到车端,判定是不是真L3的核心标准只有一个,即敢不敢承担事故责任。无论技术如何冗余、法规如何要求,若车企不敢承诺事故赔付,本质上仍是L2水平。

展望未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张亚勤表示,若Waymo在美国顺利推进L4级及以上水平的运营,同时,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在国内进展顺利,2025年将成为自动驾驶技术突破的关键节点。不过,他指出,高阶智能驾驶的规模化应用仍需更长时间。预计到2030年,全球约10%的新车将具备L4级能力。

加快自动驾驶产业化发展

自动驾驶产业化发展受到各方关注。

辛国斌表示,工信部将抓紧编制新时期智能网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加强部门协同,完善支持政策,持续巩固扩大产业竞争优势,扎实推动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自动驾驶产业化发展,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完善标准体系,有条件批准L3级自动驾驶车型生产准入,推动道路交通安全、保险等法律法规完善,深入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等。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建议,秉持发展与安全并重原则,建立并完善基于功能分类的高级别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测试标准,制定、修订相关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加快推进L3级自动驾驶汽车规模化上路通行。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商务部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构建新能源汽车新发展格局,持续培育汽车消费新增长点。《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延伸汽车消费链条,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

“我们将认真落实,加快推动试点工作落地见效,指导各地围绕扩大新车消费、促进二手车高效流通、营造汽车文化氛围、完善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提升汽车流通消费数字化水平等五个方面,有序开展试点申报。”盛秋平说。

“政策对于整个汽车市场的驱动,发挥着非常关键,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今年,以旧换新仍将产生较明显的政策效应,预计将拉动汽车报废、置换新增消费超过200万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说。




责任编辑:蔡媛媛
相关新闻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