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北方企业网> 北企之窗>正文内容
  • 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 稳增长下半年“持续用力”空间足
  • 2025年07月10日 来源:中国网

提要: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看来,下半年根据形势需要,财政政策有可能“三箭齐发”,即进一步上调目标财政赤字率、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其中,增加以旧换新政策支持资金规模必要性最大,能够直接支持出口转内销;增加专项债发行则将推动基建投资适度提速,发挥其宏观经济“稳定器”作用;上调目标财政赤字率并加大对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能更有力地兜底“三保”,并增加对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的财政支持。

今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一方面通过发行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债券等,进一步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惠民生;另一方面通过加快隐性债务置换,进一步减轻地方偿债压力。

专家表示,展望下半年,财政政策有望“加速”又“加量”。除了加快推动存量政策落地见效,也会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未来财政政策“持续用力”仍有空间,可考虑继续增发特别国债、加大专项债收储力度,以及增发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方向。

下半年广义财政空间还有超7万亿元

上半年,财政部门通过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债,加强对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领域的投入,推动政策尽快落地见效。

预算安排显示,今年我国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较2024年增加3000亿元。根据公开数据,今年上半年共计发行9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为5550亿元,均集中于二季度。

截至6月底,设备更新方面,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力度为2000亿元,第一批已经安排到16个领域约7500个项目,第二批资金正在同步开展项目审核筛选。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力度为3000亿元,前两批共1620亿元资金已按计划分别于1月、4月下达。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家电、家具、通信器材等销售快速增长,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额超过1.4万亿元。

今年地方债发行体现财政政策靠前发力的特点。上半年我国地方债发行规模5.49万亿元,其中,剔除“化债”资金的新增专项债规模近1.7万亿元,主要用于有一定收益的项目建设等;地方新增一般债发行4520亿元,主要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这两项资金合计2.15万亿元。

专家认为,三季度仍是各省份密集发债的窗口期,尤其是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以期更好地提振地方基建投资。

财政部日前公开了2025年第三季度国债发行有关安排,三季度将共计发行11只超长期特别国债。与今年4月财政部披露的发债计划相比,有4只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时间有所提前。

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下半年,全口径下广义财政空间还有超7万亿元,其中赤字、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额度分别剩余4.03万亿元、2.24万亿元和7450亿元,“余粮”充足。

中央或加大对地方化债支持力度

今年以来,“化债”资金加快密集发行。数据显示,上半年置换隐性债务的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近1.8万亿元,置换债券发行进度约90%;加上用于存量项目的“特殊”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4648亿元,两部分“化债”资金合计约2.26万亿元,是上半年地方债资金使用的首要方向。

“上半年加速推进地方存量隐性债务置换工作,缓释了地方化债压力、减少了利息支出。”温彬介绍。

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5月以来,湖南、云南、广西等地明确提出部分专项债用于解决拖欠企业账款。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表示,下半年是政府解决拖欠账款的重要时间节点。解决拖欠企业账款措施快速落地,对工程类企业形成重要利好,也会带动社会投资状况的进一步改善,为稳投资、促消费形成有效支撑。

收储类的专项债发行规模也在不断提升。6月,山东、安徽、上海、北京、湖南等地发行的土储专项债规模超过800亿元,为今年以来的月度最高。上半年共计发行了约1925亿元土储专项债,部分省份的土储专项债着重用于回收存量闲置土地,是稳楼市的重要举措。

展望未来,招商银行研究院总经理助理谭卓表示,中央或加大对地方化债支持力度。化债政策上:一是优化“6+4+2”化债政策,提前使用明年化债额度,规模或为1万亿元,加快地方化债工作;二是动态调整高风险地区名单,优化调整红橙黄绿等债务风险指标,支持地方打开新的投资空间。

“短期来看,为了完成2027年6月底之前地方融资平台清零的目标,2025年融资平台压降进度有望进一步提速。”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中长期来看,地方政府还需积极引导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形成“退出—转型—发展”的良性循环。

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近日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2024年中央决算的报告》时提到,下一步,财政部门将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全力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面。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表示,后续来看,在用好用足既定财政政策工具、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进度的同时,可视经济运行情况,考虑继续增发特别国债、加大专项债收储力度、成立房地产收储专项基金、设立稳外贸基金、增发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及时扩内需、提信心。

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看来,下半年根据形势需要,财政政策有可能“三箭齐发”,即进一步上调目标财政赤字率、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其中,增加以旧换新政策支持资金规模必要性最大,能够直接支持出口转内销;增加专项债发行则将推动基建投资适度提速,发挥其宏观经济“稳定器”作用;上调目标财政赤字率并加大对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能更有力地兜底“三保”,并增加对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的财政支持。




责任编辑:蔡媛媛
相关新闻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