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四化”持续驱动 解码中国汽车半年考的关键词
- 2025年08月21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提要:当前,各大车企正加速向智能电动汽车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与自动驾驶相关的配套设施和法规陆续落地,让车联网生态更为完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到2023年,国内智能驾驶市场规模由490亿元增至1996亿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预测,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产值将超过7000亿元,2030年将达到2.6万亿元的规模。
从年初突然开始并快速席卷整个市场的“价格战”,到多个汽车品牌聚焦智驾安全和相关宣传,再到频繁的车企战略与架构调整……2024年上半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一次次“登上热搜”,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均超1500万辆,分别达到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汽车市场延续良好态势。
“汽车行业的变化速度越来越快,发展方向越来越多。”正如汽车产业评论员万青林所言,在中国汽车产业总体稳步向前的大背景下,各大车企正在利用不同的自身优势和战略规划,探索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随着车企们陆续公布自己的2025年上半年“成绩单”,一个个贯穿上半年车市的关键词也浮出了水面——一场由“新四化”主导、面向全球市场的变革,正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销量向头部企业、自主品牌集中
“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市场延续良好态势,多项指标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这是最近几年来,上半年运行表现最为稳健的一年。”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在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分享了他对今年车市的看法。
将上半年车市销量成绩单仔细拆解就会发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情况出现得越来越频繁,销量向着头部和自主品牌集中,“赢家通吃”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现状。
其中,作为自主品牌中的代表之一,比亚迪上半年累计销售汽车214.59万辆,同比增长33%。其中,纯电车型销量突破102万辆,同比增长41%,在全球纯电领域以30万辆的优势碾压特斯拉(72万辆),成为全球最畅销的电动车品牌。
“比亚迪的成功,离不开其多元化品牌矩阵的协同作战。”万青林分析说,“王朝网与海洋网作为比亚迪销量基本盘,上半年累计贡献超89%的销量,稳固支撑起比亚迪的市场地位。王朝网凭借深厚文化底蕴与成熟技术,精准满足大众品质出行需求;海洋网则以年轻化定位吸引年轻群体,在小型车市场独树一帜。”
与此同时,比亚迪积极拓展海外产业布局。在泰国交付第9万辆新能源汽车、比亚迪巴西乘用车工厂首车下线、成为今年前4月新加坡最畅销汽车品牌……截至目前,比亚迪新能源足迹已遍布六大洲、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上汽集团同样不甘示弱,今年上半年整车批售205.3万辆,同比增长12.4%。今年以来单月销量实现同比“六连涨”,并且终端零售交付达到220.7万辆,产销持续回升、终端持续向好。
一方面,上汽集团新能源车及出口增长明显。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64.63万辆,同比增长40.19%;出口及海外基地销量为49.41万辆,同比增长1.27%。另一方面,上汽集团两大合资品牌(上汽大众、上汽通用)销量均呈回暖趋势,尤其是6月份已同比增长13.11%和80.63%。
除此之外,吉利汽车上半年累计销量达140.9万辆,同比增长47%,增速在头部车企中位居前列;长安汽车上半年销量达135.5万辆,创近8年同期新高,新能源汽车业务增速显著;奇瑞汽车的混动技术的突破与海外市场的拓展成为其增长双引擎……
“胜者全得”的情况也在造车新势力领域逐渐展现了出来。零跑在新势力中势头迅猛,上半年销量达到22.17万辆,同比增长155.7%,一举超越了鸿蒙智行和理想,首度登顶半年销量榜。自从零跑打出“高配低价”标签后,单月销量多次保持在4万辆以上。今年4月起,零跑已经连续3个月蝉联新势力销量第一。
上半年累计交付约20.5万辆、同比增长5%的鸿蒙智行正在进一步优化产品布局、平衡销量结构;理想的市场表现一如既往地稳健,上半年累计交付了20.29万辆,同比增长8%。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理想虽然仍在增长,但增速已经开始放缓。
“合资品牌在2025年上半年车市呈现出集体回暖的显著趋势,不过这一趋势仅限于头部的几个品牌。”万青林分析说,“其中一汽丰田以16%的同比增幅成为主流合资阵营中的增长标杆,除一汽丰田外,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广汽丰田、北京现代等上半年的表现都可圈可点。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合资品牌在经历新能源冲击后,已逐步找到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筑牢“安全”这块发展基石
当前,各大车企正加速向智能电动汽车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与自动驾驶相关的配套设施和法规陆续落地,让车联网生态更为完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到2023年,国内智能驾驶市场规模由490亿元增至1996亿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预测,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产值将超过7000亿元,2030年将达到2.6万亿元的规模。
不过,今年上半年出现的几起与智能辅助驾驶相关的交通事故,给行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智能驾驶的大潮席卷而来,在抢占风口的同时,无论是汽车行业从业者还是广大驾驶员都更应提高注意力,守住安全底线,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智能驾驶的发展,缩短自动驾驶到来的时间。
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针对智能驾驶(智驾)领域的宣传、功能使用和技术部署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规范性要求。此次会议标志着智能驾驶行业正式进入“强监管”时代,旨在解决行业快速发展中暴露的测试风险、宣传误导和功能滥用等问题。
“毕竟只有守住安全红线,努力把汽车市场的‘蛋糕’做大,各大车企才有可能分到符合预期的市场份额。”万青林分析说。基于此,汽车产业的参与者们正在努力筑牢“安全”的发展基石。
4月,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联合中汽中心、广汽集团、上汽集团、江汽集团、奥迪中国、东风猛士科技、岚图汽车、深蓝汽车、北汽新能源、阿维塔科技、赛力斯汽车、奇瑞汽车等车企的代表,共同发起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呼吁行业为智能网联汽车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提出了“全方位安全”的价值观的沃尔沃同样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在全新XC90的发布会上,一台以全新XC90车型为基础打造的“透明车”,将全新XC90的内部硼钢笼式车身结构、电池防护框架、安全气囊等核心部件全方位、立体化呈现出来。
“这种创新性的汽车安全呈现方式,不仅展现出了沃尔沃在安全方面的积淀和自信,而且很具有科普意义。”万青林对记者说,“即使是汽车‘小白’也能通过这台‘透明车’直观了解到汽车的安全架构,在未来选购车和日常驾驶中能更好地提升安全意识,为行业的合规、理性安全宣传提供了参考模板。”
需要注意的是,汽车行业的安全不仅仅限于“整车品质”“智驾能力”等“看得见的安全”,想要真正实现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也需将目光聚焦“在看不见的安全”——6月10日起,多家车企陆续发布声明,承诺向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
不少业内人士分析指出,“60天账期承诺”将提升汽车供应链资金效率,同时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健康的生存环境。对整车企业来说,尽管短账期将对企业的现金流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但从行业整体来看,供应链的运营效率将会提高,各个环节衔接更加紧密,缩短产品生产周期,让行业能够更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变化。
密集调整为高质量发展护航
尽管中国汽车市场的产销正在稳步发展,然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制造业利润从2017年的7.8%一路下降,2025年一季度跌至3.9%,低于工业整体平均水平。
一边是产销数据飘红,一边是经营利润下滑,“增量不增利”“叫好不叫座”的问题从今年年初开始就一直是车企们的“心头病”。为此,不少车企正在进行密集的调整,力争在激烈的市场搏杀中取得长久的竞争力。
2月14日,极氪、吉利汽车分别发布公告,宣布极氪完成领克收购及注资事项,完成后领克51%权益归属极氪,49%权益归属吉利汽车,领克成为极氪非全资附属公司。同时,极氪科技集团也于当日正式宣告成立,旗下包含极氪汽车和领克汽车两个品牌。
基于“极氪汽车+领克汽车”的双品牌战略,极氪科技集团将实行以双品牌驱动、强产品线矩阵的组织运作模式,全面整合制造体系、供应链等中后台组织及海外组织,并通过AI赋能,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一体化强强联合体。
7月初,奇瑞汽车成立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下设星途事业部、艾虎事业部、风云事业部、QQ事业部四大事业部。奇瑞汽车执行副总裁李学用统管“新四大”,兼任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总经理。
其中,星途品牌作为奇瑞高端品牌定位不变,其国内业务事业部的组织和职能,整体纳入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星途事业部聚焦高端品牌星途,艾虎事业部聚焦经典产品艾瑞泽和瑞虎,风云事业部聚焦新能源品牌风云,QQ事业部聚焦小车产品,实现战略聚焦、资源整合、强化协同、品牌向上。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车企高层人事变动达130余起,涉及高管人数超过了136人,不仅较2024年同期增加了40余起,更是2023年的两倍。”万青林补充说,“上半年车企人事变动引发的关注度、关联人数皆胜于往年,涉及范围也更广,央国企、民营车企、造车新势力、合资及外资品牌等都迎来了重大人事调整。”
他指出,面对产业转型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众多车企都在殚精竭虑寻求突围胜出的路径,无论是降本增效、海外布局还是培育新增长点,车企都希望通过人事调整给这些“老问题”带来“新解法”。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展望下半年,‘两新’政策将继续有序实施,叠加企业新品供给持续丰富等,有助于拉动汽车消费持续增长。”付炳锋表示,接下来需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加强行业自律,强化政策引导与监管,助力行业健康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