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季报显示白酒行业仍整体承压
- 2025年11月03日 来源:证券日报
提要:在蔡学飞看来,头部酒企正通过优化渠道库存、加强价格管控,并积极推出低度新品以顺应年轻化趋势,拓展悦己型消费,拓宽新场景,同时加快国际化步伐。这一系列举措,实质上正在推动白酒行业从过去以“规模扩张”为主导的发展模式,逐步转向注重“品牌价值”阶段。
A股市场白酒板块上市公司2025年三季报披露工作已经落下帷幕。整体来看,前三季度,20家A股白酒上市公司营收合计为3177.79亿元,同比下降5.9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为1225.71亿元,同比下降6.9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为877.06亿元,同比下降20.85%。
其中,第三季度,行业整体营收为779.76亿元,同比下降18.47%;净利润为280.11亿元,同比下降22.22%。
国金证券发布研报称,白酒板块三季报收官,虽市场已有预期行业会加速出清,但仍不乏有酒企出清幅度超出市场预期,行业已处于明确“去库存”阶段。在此背景下,市场对行业能否出清以及出清节奏的忧虑有所降低。
中国酒文化品牌研究院智库专家蔡学飞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政策调整、消费分化与存量竞争并存的背景下,白酒作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其发展始终伴随产能扩张与消费热度的循环波动。只有具备扎实品牌底蕴、产品实力与可持续成长能力的企业,才能在这一轮深度调整中穿越周期,稳步前行。
“马太效应”加剧
白酒行业竞争格局日益清晰,头部企业强者恒强,而中小酒企则普遍面临增长压力。
从营收情况来看,贵州茅台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284.54亿元,位居第一。五粮液、山西汾酒、泸州老窖分别实现营收609.45亿元、329.24亿元、231.27亿元。此外,洋河股份与古井贡酒也站稳百亿元阵营,营收分别为180.90亿元和164.25亿元。相比之下,天佑德酒、酒鬼酒、金种子酒等企业营收尚不足10亿元,行业分化较为明显。
在盈利方面,前三季度共有4家酒企净利润突破百亿元,另有4家净利润介于15亿元至40亿元之间,部分企业仍面临业绩下滑的挑战。
口子窖表示,业绩下滑主要系前三季度白酒市场消费疲软,高档产品销售收入减少,同时平均销售单价略有下滑导致毛利率降低,叠加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下降幅度小于营业收入降幅,致使该公司利润总额下降幅度较大。
与此同时,行业库存压力持续攀升。数据显示,20家白酒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存货总额达1706.86亿元,同比增长11.32%。其中,贵州茅台、洋河股份、五粮液、泸州老窖和山西汾酒的存货规模均超过百亿元,分别为558.59亿元、191.34亿元、175.41亿元、137.47亿元和130.04亿元,存货水平较去年同期普遍上升。
从单季度表现来看,第三季度行业整体增长进一步放缓。在20家白酒上市公司中,仅有贵州茅台实现营收与净利润的同比微增。第三季度,贵州茅台营业收入为390.64亿元,同比增长0.56%;净利润为192.24亿元,同比增长0.48%。
此外,第三季度,山西汾酒、金种子酒和酒鬼酒的营收同比也实现小幅增长,增幅分别为4.05%、3.73%和0.78%;盈利方面,包括皇台酒业、伊力特等在内的8家酒企出现亏损,亏损幅度在0.01亿元至3.80亿元之间,另有4家企业净利润不足1亿元。
综合来看,2025年三季报凸显出白酒行业“马太效应”持续加剧。仅贵州茅台一家企业的前三季度营收就占到20家A股白酒上市公司总收入的40.42%,净利润占比更高达52.73%,显示出头部企业在行业调整期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与品牌溢价能力。
一位白酒行业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消费需求转变与渠道结构加速调整的背景下,具备强大品牌力和全国化布局的头部酒企,更能通过产品结构优化与市场份额扩张来抵御周期波动。而依赖区域市场、产品结构单一的中小酒企将面临更大冲击,亟须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与差异化竞争寻求突破。
注重“品牌价值”
白酒行业整体承压,上游产量收缩与中端动销放缓,共同影响着酒企业绩表现。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白酒(折65度,商品量,下同)产量30.6万千升,同比下降15.0%;1月份至9月份,白酒产量累计265.5万千升,同比下降9.9%。在此背景下,多家酒企在前三季度出现近十年来首次营收与净利润“双降”,行业步入深度调整阶段。
从市场表现看,三季度白酒市场的全价格带产品均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高端酒批价持续回落,中低端酒为清理库存陷入价格战,多品牌出现价格“倒挂”。
以飞天茅台为例,“今日酒价”提供的数据显示,11月2日,2025年飞天茅台原箱较前一日下跌15元,报1660元/瓶;2024年飞天茅台原箱较前一日下跌10元,报1740元/瓶;2024年飞天茅台散瓶较前一日下跌25元,报1685元/瓶。
申万宏源发布研报称,结合白酒渠道反馈,2025中秋节和国庆节假期期间,白酒行业整体需求同比下降20%至30%,库存增加10%至20%,批价全面下行。展望明年春节,一方面,当前渠道库存仍然较高,需要时间消化;另一方面,消费场景仍然在恢复过程中,需求仍然较弱,且2025年春节消费基数较高,预计2026年春节动销仍有较大压力。
在蔡学飞看来,头部酒企正通过优化渠道库存、加强价格管控,并积极推出低度新品以顺应年轻化趋势,拓展悦己型消费,拓宽新场景,同时加快国际化步伐。这一系列举措,实质上正在推动白酒行业从过去以“规模扩张”为主导的发展模式,逐步转向注重“品牌价值”阶段。
白酒行业专家、武汉京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肖竹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白酒上市公司面临的短期业绩压力,是行业共同面临的调整与挑战。这背后,除了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因素外,外部环境变化导致高端白酒消费场景收缩,是所有一线酒企业绩集体承压的另一关键原因。
展望后市,国金证券分析师在研报中表示,预计白酒行业景气度最为承压的时期已经过去,外部因素对消费场景的约束将持续趋缓。同时,预计价盘将逐步企稳、头部名酒单品批价再下行空间有限。产业库存周期的扰动致使短期报表出清幅度高于动销下滑幅度。可从中长期视角来看待酒企估值及上行空间,对于有明确品牌、组织、渠道等禀赋的酒企,相信在行业重回上行周期时,其能够进一步突破规模桎梏。
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白酒行业当前正处于过去三十年以来第三轮大周期的筑底阶段。本轮行业基本面底有望出现在2025年三季度,今年下半年是白酒上市公司报表业绩压力最大的阶段,预计最早2026年一季度有望看到动销拐点。





